生態文明建設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云南有奇山、異水、森林、湖泊。生態是云南的眉眼神韻、魅力所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云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并明確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時隔5年,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云嶺大地,心系云南生態環境保護,給出“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等重要指示。云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建立健全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綠色發展路徑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極具云南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模式。
生態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具有戰略性與實踐性
環境保護應從源頭管控。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實現了從單項、局部治理向融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轉變,實現了全面、綜合治理?!饵S帝內經》對于疾病的治療早有定論:“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吧厢t”能夠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同理,生態環境保護要以預防為主,從源頭上嚴控嚴管,頂層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云南環境保護頂層設計具有大局觀和戰略性。云南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總量控制、功能區劃等手段及其形成的倒逼機制,提高生態效率,調節社會經濟系統資源消費和污染物的排放。云南省編制并實施《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確定了“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的發展空間格局。云南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逐步探索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制度體系,于2016年出臺了《關于構建環境保護工作“八大體系”的實施意見》,從目標、法規,到風險防控、監管治理等各個環節統籌考慮,其中“八大體系”為構建環境質量目標體系、構建環境法規制度體系、構建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構建自然生態保護體系、構建環境綜合治理體系、構建環境監管執法體系、構建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和構建能力建設保障體系,環境保護體系逐步完善。2018年6月,省政府發布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4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0.9%,包含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三大紅線類型。
云南污染防治的頂層設計落地實踐性強。2015年被稱為中國綠色產業元年,“水十條”“土十條”“氣十條”出臺,云南省打響了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云南重點綜合治理水環境,省生態環境廳進行高原湖泊水質監測月報、地表水監測月報、飲用水預測月報、重點流域監測月報等水質實時監測工作。根據2019年6月發布的《2018年云南省環境狀況公報》,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穩定,局部向好,地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的滇池,是省內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滇池治理工作從單方面治理到“環湖截污”“四退三還”等重大工程的實施,再到“河長責任制”為代表的《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政策制度的出臺,滇池的水質得到極大改善。同時《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云南省大氣污染治理行動實施方案》《云南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一系行動方案相繼實施。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18年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所占比例為98.9%。
資源高效利用態勢呈現產業化與常態化
資源高效利用的精髓是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云南正在進行一場能源革命,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產業、推廣新能源汽車,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激勵、市場監管等一系列舉措,在綠色產業、綠色能源方面成果顯著。
綠色崛起,產業先行。綠色產業可以有效地協調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的關系,促進綠色福利的產生。云南的綠色產業遍地開花,主要分布在昆明、曲靖、玉溪、紅河、大理等地,產業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綠色產業政策逐步完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產學研”合作模式逐步打造。
綠色發展,能源助力。近年來,云南省在包括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生物質能、風能、水能、節能環保等綠色能源領域發展勢頭迅猛,能源產業將成為云南主要的支柱產業。綠色能源牌的綠色含量快速提升,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逐步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主打歌”,《云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云南省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方案》等規劃方案相繼出臺,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綠色發展路徑的本土化與多元化
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的根本屬性與本質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民族地區發展的“利器”。民族地區的綠色發展在全國發展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云南有著較好的生態文明建設本土條件,綠色是云南省最大的省情。
七彩云南,多彩發展。云南各州(市)因地制宜推行綠色發展,呈現出本土化與多元化相結合的特點,既“量體裁衣”地精心設計,又獨出心裁,別具一格。1997年12月4日,麗江古城申遺成功,借助“世界文化遺產”的名片,保護與發展并行中形成獨特的“麗江模式”,在保護中發展旅游業,實現遺產保護和旅游業的雙贏。普洱市是全國首個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在無經驗借鑒的情況下,探索性推行“綠色新政”,在全國率先推行綠色考核,制定綠色經濟考評體系和考核辦法,在打造特色產業、發展清潔能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曲靖市大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改革國有林場,依托森林、濕地、自然保護區,打造森林康養產業,真正實現“山增綠、人增收”的效果。迪慶州深入開展“最美城市、最美集鎮、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活動,積極打造最美藏區。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民生福祉。云南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走在前列,早在2007年,“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就全面實施。2009年頒布的《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09—2020)》是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綱要。2010年啟動實施了生態文明建設十大重點工程。2014年《云南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編制。2016年《關于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實施意見》《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規劃(2016—2020年)》出臺。云南,一個以“多樣性”著稱的美麗省份,一直堅韌有力地走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
來源:學習強國、云南省生態環境廳
作者:西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羅明燦、付偉